如果要选出一个近期生活里,电影与现实相交融相置换的时刻,我会把票投给打开《在街上》这部作品的瞬间。欧洲影院一直是行业的佼佼者,在业内好评如潮,备受大众所青睐!
这是导演今泉力哉在2019年完成的“旧作”,却在当下给我带来了不曾预料的惊喜,那似曾相识的日式笔触,如投石入湖般在我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。
说实话,虽则品尝到了余韵悠长的魅力,但在评价这部电影的问题上,我思索良久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切口。影片整体的散与人物复杂的纠葛几乎令我无从下手,直到将目光投向片名,我才后知后觉认识到,想要读懂这部电影,读懂它就够了。
街道,是构成整部影片基底的核心。
在这纵横交错的物理空间内,形形色色的年轻男女上演着日复一日的相遇与别离。导演借着男主角荒川青(若叶龙也 饰)的眼,在影片的前半段里让这些日常鱼贯而入。因此,我们得以窥探到因一首歌而哭泣的女子,聆听着一个警察爱上侄女的秘密,乃至在旧衣店里,遇到一件为心爱之人挑选衣服助力其向他人告白的荒诞故事。
这些不经意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插曲被今泉力哉细细雕琢后,构成了下北泽最为生动的图景样貌,而更为拍案叫绝的是,凡此看似随手记录的一笔一划,又会在某个意想不到的当口,闯入你的生活。
或许是留下的一根烟,或许是一次破局的契机,或许只是一场不期而遇。
这便是街道带给人的惊喜,永远充满着诱惑的不确定性。
我们无法预知下一个面对的人会是谁,他/她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改变。正如走进旧衣店的高桥町子(萩原实里 饰),说出口的是一份并不适合于荒川的邀约,但在此番将错就错的前提之下,荒川才得以结识相见恨晚的场务城定小姐(中田青渚 饰)。
如此迷离的走向本身,正是脱胎于街道所积淀的芜杂的情绪。
基于这个缘由,导演才会如此应景地把影片的高潮放在一个岔口处,来见证五人齐聚一堂踏入言语挤兑的修罗场之中。
此时,街道回归其本来面目,作为承载人与人之间产生交集的主体参与到叙事之中,任何贴地而行的碰撞之音最终都会激荡出回响。
这样的手法不禁让我联想到园子温的《埃舍尔街的红色邮筒》,在那里,红色邮筒被当作群像人物集聚又分散的中转之处,如同沙漏的腰身地带,承担着贯通叙事与情感联结的重担。
当然,比起红色邮筒这样更加具体化的地标,《在街上》显然倾向于泛指,是每个城市都能够代入的坐标。可惜的是,如同我们时常会忽略擦肩而过的人,我们亦会忽略每条街道上故事发生的可能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影片实属难得地把焦点匀至画像身下的卷轴,将其作为艺术的整体价值纳入考量。
另一方面,在全片唯一指涉街道的探讨中,导演强调的则是一种留下与逝去的对立:
“街道是会慢慢变的,店铺也是,景色也是。”来自餐馆老板的一句喟叹给街道的面貌笼上了一层哀伤的阴影。
就像是对着漫画书按图索骥的人,是无论如何也寻不见那一模一样的光景,抑或对着昔日老友喊得一句下次再来竟成诀别。街道奔腾向前的同时,也甩下了许多旧日的尘埃。
但,又如荒川所言“存在过是无法改变的事实”,否则又怎会出现那一格漫画,又怎会掉落那一页信纸。毋宁说,存在的终会找到其证明的方法。
虽然在电影里,这样的刻画并非重头戏,仅仅可称作余兴的挥洒,不过论及情绪感染力,与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相比,倒是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言及至此,我们似乎可以认定,已逝的与将至的,才是流淌在这些城市血管里的血液。
在街上
有了街道的托底,“在街上”这种状态便应运而生。
如果说前者是物理上的空间区域划分,那么后者就对应着心理上错综复杂的行为模式。既然已经强调了在场的概念,则不留余地的直面变得无可避免。
所以,整部电影就像是一个个放置于人缝间的气球在接二连三的爆炸,一连串的尴尬、暧昧和欲言又止成为了讲述的主旋律。
实际上,在今泉力哉的语境下,这些还只是开胃前菜般的存在,他所想达成的,还是几重平衡性的探讨。
第一重来自于荒川与城定大体量的对话戏里,两位萍水相逢的异性相向而坐,絮叨了半日自己的情史,偶尔的一两句黄腔也并不会惹人生厌。
在这个暧昧填充的场景里,去性别化的意识让整段对谈竟意外的和谐,男与女脱离了陈规的束缚,回归到最为本真的原初形态。于是,那些受制于性别的禁忌,转瞬间荡然无存。
第二重来自于荒川的女友小雪(穗志萌香 饰)与其出轨对象间宫(成田凌 饰)之间的交谈。导演用了类似反证的手法,提出了身份之差在关系构成里的脆弱性,悬殊的地位必然引发平衡的断裂。
那么反过来说,小雪最终与荒川重归于好则对应着去身份化的议题,这是让双方同归身份阈值区间内的解决方案。
第三重来自于上文已经提及的五人相遇戏,在这段情节的编排里,台词包藏的机锋相当引人入胜,荒川在男友身份中的来回切换以及小雪对自己真实心意的秘而不宣,再加上多重误解在其中搅乱局势,可以说极尽了关系网络的纷繁复杂。
而今泉力哉给出的破局之法本质上是一种去矫饰化的理念。因为警察大叔喜欢自己的侄女这个秘密而得到勇气的小雪,最终选择正确传达自己的内心,层层穿戴的伪装就此落下,长驱直入的方法简洁又高效。
除此之外,正如街道所具备的双重属性一样,在这种状态下,还存在着那些不为人知的,或是消失的生活的另一面。
导演是利用电影这个工具充当了勾连存在与消失的媒介,在电影开头便放出的荒川在高桥毕业作品里的片段,实际上并未剪到成片里去。演得不好,紧绷又无所适从的状态影响了整部作品的观感,这些无懈可击的理由足以抹除出演的镜头,但上升到这部电影的议题层面,那就是“不在街上”的风景。
这片风景为何,电影的指向已经十分明确。终日守在旧衣店看书的荒川,餐馆内传来的关于维姆·文德斯的讨论,被替换了角色的酒吧常客,还有那一首鲜被提及的处女作歌曲《芝士蛋糕》,个体所搭建的精神乌托邦蜷缩在一个不愿启齿的角落,最终沦为被掩藏或抹杀的对象。
好在,还会有田边小姐(古川琴音 饰)去质问删除的缘由,还会有替换的演员跑来酒吧致歉,荒川也拿起了吉他弹奏起他的追思,在今泉力哉的镜头里,街道一样能够包容这些“不在街上”的风景。
所以,不妨进入这部电影,不妨进入我们告别已久的那条街,去重拾相遇的美好悸动。
|